当前,有关“中央储备粮油进口免税”的政策被市场炒得火热,并将其解读为玉米市场的“大利空”。笔者认为,此消息对玉米市场无任何实质影响,当前价格普跌主要源于市场心态的改变。
近日,一则于2021年4月12日印发、并于5月19日公布的消息:《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中央储备粮油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引发玉米市场广泛热议。《通知》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在2021年1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对《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的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企业及其子公司,为实现中央储备粮油年度轮换、转中央储备以及履行政府承诺而组织进口的粮油,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理由,这条已经发布了超过两个月的消息,在近两日被热炒,部分自媒体更是将免税的政策无限放大,将其解读为玉米市场的“大利空”,更有甚者用上了“狼来了”的恐怖字眼。针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热点,笔者认为将其解读为利空甚至是大利空,完全是无稽之谈。“免税”粮用于储备短期内不会进入市场流通其实,此条政策的目的在文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确,就是中储粮及其子公司为实现中央储备粮油年度轮换、转中央储备以及履行政府承诺而组织进口的粮油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也就是说,免税粮油最终都会以轮换或者储备方式进入中储粮储备库中。既然这部分免税的粮源不会进入市场流通,也不会进入下游企业进行加工,那么,从本质上来看,其对于当前的现货市场供需结构并不会形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即便是后期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将这部分进口储备用于拍卖,其最大的作用也只是用来保障市场的供给,用进口储备来打压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点完全可以参考近期已经进行三轮的中储粮进口玉米竞价销售情况。
尽管1月至5月我国进口玉米数量高达1173万吨,但考虑到年度进口配额为720万吨,按照半年来分配,假设配额内玉米进口量为360万吨,剩余部分即使全部进入储备,也只有813万吨。按照这样的理论极限值来计算,全年进入储备的进口玉米最高也只能达到2000万吨,相对于国产玉米超过2.6亿吨的年产量而言,占比不到7.7%,从量级上来看,不足以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大的影响。基于此,进口“免税”的政策对于当前玉米市场并无实质影响,何来“大利空”一说呢?玉米普跌源于心态并非供需基本面发生改变近期玉米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供需基本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更多是源于心态的改变。从五一小长假过后至今,其实在这轮下跌开始之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传统的价格“风向标”南北港口的玉米价格一直处于盘整状态。北方港口收购价在2750元/吨附近徘徊,广东港口内贸玉米主流成交价在2930元/吨附近徘徊,贸易存粮最大的东北产区主流收购价也一直在2650~2750元/吨之间运行。而此轮玉米价格全面下跌的起因,首先是进口玉米拍卖消息落地,其次是美盘玉米的带动,虽然在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国内玉米期货盘面与美盘的联动更加密切,但是不难发现,上述两条起因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心态上,而非供需基本面。进口拍卖每轮1万~3万吨的投放量,对于国内庞大的玉米消费市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影响。
由此可见,近期玉米价格的不断下跌,并非供需基本面发生了质变,更多的是来自于存粮方心态的改变,加之个别第三方资金到期被迫出货的“引领”,方才呈现出市场当前的普跌状态。
利空消息纯属误读玉米后市更应该理性看待考虑到玉米市场的整体消费情况,高位运行近一年的玉米价格已经开始呈现出边际效应,部分产业对于玉米的非刚性需求消费量呈现出萎缩迹象,加上近期现货市场价格不断回落,其与相应的替代产品包括小麦、稻谷以及进口谷物的价差也在不断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远期新季玉米上市的预期,价差一旦回到合理空间,玉米的整体消费量也将因此触底反弹,届时,玉米市场价格也将大概率完成筑底。因此,对于当前的玉米市场不必过于悲观,至于市场上一些所谓“利空”消息的错误解读,更应理性去看待。(原文刊登于2021年7月1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