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玉米】“跌”声一片 东北深加工企业“焦虑”缓解
字号: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跌”声一片,短期利空因素仍将占据上风,在市场普遍看跌情绪下,东北深加工企业的“缺粮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后市缺乏亮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重回上行通道实属不易。

3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迎来“新一轮”下跌,东北地区在农户潮粮批量上市压力下尽显颓势,且跌跌不休,周内跌幅30~70元/吨不等。整体来看,替代、进口和需求下降等利空因素占据上风,短期市场将继续弱势下行。    

国内玉米“跌”声一片

3月中旬以来,北方港口集港价、广东蛇口港和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持续走低。其中,北方锦州、鲅鱼圈港收购价格最低触及2810元/吨,较春节前最高位回落130元/吨;优质玉米价格优势依旧,集港价2930元/吨,但较高位同样大幅回落。

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周内普遍下跌30~70元/吨,日收购量上升,因东北农民开始批量销售潮粮;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2960~3126元/吨,周环比回落10~20元/吨;南方销区价格继续走低20~40元/吨,较最高价累计下跌80~120元/吨,西南地区优质玉米价格相对抗跌。  

企业“缺粮焦虑”缓解

上周开始,国内深加工企业小幅多频次降价,打压市场看涨信心。其中,黑龙江地区玉米折干收购价跌至2800元/吨以内,吉林跌至2850元/吨附近,显然,在市场普遍看跌情绪下,东北深加工企业的“缺粮焦虑”有所缓解。

同时,以新玉米挂牌价估算,近一周黑龙江西部每生产1吨玉米酒精理论亏损238元,吉林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126元,山东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36元。在淀粉行业持续盈利之下,未来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是否还会为“留粮”而挺价呢?

相关替代削弱需求

据市场监测,目前我国毛猪均价28.44元/公斤,周环比下跌0.9元/公斤;生猪盈利区间1200~1500元/头,头均盈利1433元,较上周下跌7.01%。虽然目前来看“二次疫情”不会阻挡2021年生猪养殖业恢复的大趋势,但短期对区域猪料消费的冲击相对明显,未来我国生猪产能仍具有不确定性。

当然,相较于非洲猪瘟疫情,春节后替代品进一步增加才是当前玉米价格下跌的根源。据有关部门跟踪统计,目前沿海、长江流域乃至西南、东北国产玉米和小麦的价差普遍达到200~500元/吨不等,引导更多饲料企业使用小麦;同时,传闻3月底以后陈化稻谷重新拍卖,加之山东等地进口玉米粉的使用,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饲料玉米的整体需求。     

进口谷物引人注目

据统计,截至3月4日当周,2020/2021年度美玉米出口量为159.29万吨,其中对华装船34.84万吨;本年度累计销售1873.8595万吨,累计装船741.1603万吨,尚有1132万吨未装船,且还有566万吨销往未知目的地的玉米未装船;当周美高粱对华净销售6万吨,周内装船5.9万吨,年度累计销售507万吨,尚有302万吨未装船,待装船美国谷物可能接近2000万吨,不计入销往未知目的地的玉米则为1300万吨。近日,市场传闻东北储备库正腾库准备接收进口玉米引人注目。

短期利空仍占上风

从供应面看,随着东北地区天气逐渐回暖及雨水天气增多,部分储存条件较差的粮源将集中出售。同时,3月4日~12日,9天时间内中储粮各地分公司共进行10场中央储备玉米竞价销售,累计投放数量超过24万吨。此外,高粱、大麦等替代玉米用于饲料的数量增加,进口玉米及其他谷物陆续到货。国家大量拍卖玉米的替代品,每周拍卖400万吨小麦和160万吨稻谷。近期乌克兰50万吨玉米、美国17.5万吨玉米将进入我国,从而让玉米市场的供应再次宽松。

从需求面看,非洲猪瘟疫情超预期,利空玉米饲用需求。近一周时间,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已陆续发生4起非洲猪瘟疫情。截至3月10日,全国已累计公开报告非洲猪瘟疫情187起。

对于后期玉米市场走势,笔者分析认为,短期利空因素仍将占据上风,在缺乏亮点的情况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重回上行通道实属不易。其价格下跌空间将视后期市场粮源供应、进口玉米及相关替代品到货和非洲猪瘟疫情发展情况而定。

(原文刊登于2021年3月16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