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至27日国家继续投放400万吨政策性小麦,同时对交易规则作出修改,很显然是为了提高交易者的门槛,增加交易成本,遏制资本炒作,避免囤积居奇,给火热的小麦拍卖市场降温。
1月份以来,在饲料企业加大采购、疫情影响扩大、春节备货、投机资本介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小麦行情迅速升温,各地麦价普遍出现大幅上涨。上周,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价格虽有所下滑,但交易状况依然火爆。
监测显示,当前华北地区制粉企业二等以上新产普麦主流报价为2560~26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50~100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130~180元/吨。
麦价出现止涨回调迹象
据市场反映,随着交易规则的修改,市场各主体对小麦价格的看涨预期发生变化,加之制粉企业节前备货基本完成,春节后又是面粉销售淡季,继续加价补库的动力不足,近日小麦价格止涨迹象明显,局部价格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1月22日,河北面粉企业新产普麦收购价为2540~2600元/吨,山东2530~2640元/吨,河南2510~2600元/吨,江苏2540~2620元/吨,安徽2540~2580元/吨,近两日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回落10~50元/吨。
据了解,近期随着国储小麦拍卖的火爆,各地地方储备也频繁出库。以山东为例,交易拍卖已排满,需要挂拍的企业较多,大家都想坐上这班“顺风车”。1月21日,山东地方储备库有9个库点投入拍卖,其中5个库点流标,4个库点部分成交,成交价格多在2660~2700元/吨。
近日优质小麦价格继续上调,河南郑州“郑麦366”收购价2700元/吨,山东菏泽“济南17”收购价268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收购价2650元/吨,上涨40~90元/吨。
由于优质小麦市场需求旺盛,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12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为88万吨,同比提高77.5%;全年进口小麦838万吨,创1996年以来小麦进口历史新高,进口量比上年提高140.2%,相当于全年配额964万吨的87%。
政策小麦拍卖量增价跌
1月19日至20日,国家连续两天举行政策性小麦拍卖,虽然成交价格有所回落,但交易状况依然火爆,成交量高企。此次拍卖共投放小麦403.07万吨,实际成交402.35万吨,成交率99.9%,成交均价2456元/吨,比前一周下降46元/吨。
从主产省成交情况看,河南实际成交242.96万吨,成交率99.9%,成交均价2435元/吨,回落33元/吨;安徽成交95.3万吨、湖北成交8.02万吨、江苏成交43.4万吨、山东成交9.79万吨,成交率均为100%,成交均价回落30~110元/吨。
据统计,1月份政策性小麦拍卖已经进行了3次,累计成交数量1006万吨,接近2020年全年成交量的一半(2020年政策性小麦成交2323.3万吨),这样的进度是前所未有的。
市场人士匡算,这3次参拍的企业多是饲料企业和贸易企业,以囤粮赌市为目的的贸易商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以山东小麦为例,上周最高价2650元/吨,较前一周下降90元/吨;平均价2549.57元/吨,下降84.71元/吨。如果前一周山东拍的小麦没有及时消化,上周以后再进行变现,无形之中每吨要损失80多元,据了解,前一周抢拍小麦的贸易商有的已出现甩单现象,市场心态比较脆弱。
政策调控不断加码升级
为稳定粮食市场,让拍出的粮食尽快进入流通市场,避免市场囤积居奇,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小麦交易规则进行了重新修订。
一是将保证金从110元/吨(履约保证金100元/吨、交易保证金10元/吨)提高至220元/吨(履约保证金200元/吨、交易保证金20元/吨),交易前还必须预付1000元/吨货款后才能参与交易。
二是买方企业不得违规借用其他企业资质参与竞买,也不得违规代其他企业竞买。
三是截至本期交易日前两天17点,2021年已成交小麦出库率(验收确认量/总成交量)低于20%的企业不能参与本期交易,2021年没有小麦成交的会员不受此限制。
四是货款缴纳期缩短为7天。
有关业内人士诠释,履约保证金、交易保证金翻一倍至220元/吨,同时拍卖前还要预付1000元/吨的预付款,与之前相比相当于保证金收取的绝对值增加了近11倍,约占当前小麦价格的50%左右,很显然是为了提高交易者的门槛,增加交易成本,给火爆的小麦拍卖市场降温。针对之前成交且低于20%提货进度的不允许参与下次拍卖,目的是避免大资金的囤粮行为。而拍卖成交7天内付清全部货款,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提高了炒粮的资金成本,也提高了用粮企业的采购成本。
这次规则调整既显示了国家稳定小麦市场的意图,也给市场提了醒,如果后期市场过度波动,或者发现有资本恶意炒作,国家新的调控仍会随之而来。
麦市将会逐步回归理性
近期小麦市场并不平静,价格犹如“过山车”般波动。先是元旦后麦价持续上涨,各地行情陆续突破1.3元/斤大关,而近日价格止涨回调迹象明显,预计后市小麦在经过新的调整后将会逐步趋于理性。
业内人士分析,经过前期的采购,目前制粉企业节前备货已基本完成,虽然近日小麦价格有所回落,但饲料端小麦需求依旧旺盛,玉米、小麦之间的价差仍在300~400元/吨,替代性价比优势明显。在玉米价格高位坚挺的背景下,小麦价格难以出现“跳水”行情。
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小麦与玉米价格持续倒挂,并且价差呈现扩大趋势,小麦饲用需求逐渐趋旺,市场各主体看好后期小麦价格,这也使得部分贸易商、投资机构高价竞拍政策性小麦。新规则实施后,预计政策性小麦成交溢价会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囤积需求减少,真正有需求的客户心态会趋于稳定,小麦流入饲料原料市场也会变得适量有序,市场将逐步回归较为理性的采购节奏。
另据了解,近来投放的400万吨小麦中,2014、2015、2016年产小麦占80%,这些小麦多流向饲料企业,增加了饲料原料供给。修订交易规则,提高交易门槛,稳定小麦价格,也是为了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发挥小麦拍卖“一石二鸟”的作用。市场人士认为,这次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敲山震虎”的意味。(原文刊登于2021年1月26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