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高潮”消退 豆市“牛劲”不足
字号:

受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升级影响,销区经营主体集中“抢豆”,加之关内产区寒潮导致收购中断,快速推升豆价。春节日益临近,豆制品需求经历短暂旺季之后,将会集中休市,豆市上涨后劲不足。

国内食用大豆市场受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升级影响,销区经营主体多夹杂着恐慌情绪集中介入产区“抢豆”,同时,关内产区曾连续遭遇两轮寒潮侵袭,导致收购中断,以致库存降低从而快速推升价格。短短10天时间,关内鲁、豫、皖产区价格上涨幅度多在600700/吨之间,而江苏南部产区优质类品种综合涨幅达700800/吨。上周中期,各地价格冲高后外发量在预期之中大幅下降;本周,随着外发量进一步减少,各地收购商均将保持谨慎,关内产区高昂的豆价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东北产区大豆现货价格走出独立行情,明显背离期货价格,但因疫情防控所带来的封闭管理,使得许多主产区货源流通中断,部分能够通过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区域,价格却大幅走高。受关内价格过于高昂影响,部分豆制品加工企业和销区经营商不得不接受产区特殊环境下的硬性报价。本周,产区外发量将明显减少,春节前东北大豆行情将在坚挺状态下进入休市。

销区经营商在恐慌心理状态下大量增加库存,恰在此时,各地副食品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拉动豆制品消耗快速提升。受各种原材料涨价影响,豆制品销售价格均有所上调,提振了加工商的信心。随着节日临近,豆制品需求经历短暂旺季之后,将会集中休市,2月底市场方可逐渐恢复。但今年春节前“立春”,节后南方气温回暖较快,常规类越冬蔬菜将会取代部分需求,加上油脂企业压榨量减少后,进口大豆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回调,进入食品市场的数量大概率将增加。因此,节后豆市存在较多不确定性,3月份产区有可能会经历涨跌互现的过程,建议经营主体适度把握。

关内:见顶回落   报价松动

关内豆市曾一度呈现“火箭式”喷发,行情超前进入顶端。市场快节奏地大批补库后,上周中期各地外发量大幅缩减。春节前留给产区一定补库时间,但各地收购商抢粮积极性明显打折,一味超前高报价格的商户豆源滞留。因涨价“余波”未尽,仓中亏空的商户索性暂缓收购,本周收购价格下调已是“板上钉钉”。

上周,江苏南部产区豆价依然坚挺,南通、盐城、东台、大丰、淮安等地“黑脐王”“大乳白”“翠扇”“腐豆”类优质精加工豆源装车报价继续上冲,许多报价超前的商户喊出76007700/吨“天价”,引领市场主流价格达到74007500/吨,但普遍呈有价无市局面。北部徐州市贾汪区、睢宁、沛县“杂花豆”装车报价69607000/吨,部分单收优质品种成交价71607200/吨。

河南、安徽大豆价格上周均达顶峰,许多囤积货交易价最高达67006800/吨,多数产区现收货源报价达69007000/吨,外发量明显减少。区域间收购均很谨慎,阜阳太和县倪邱镇部分收购网点收购价下调200/吨,最高时外发价曾达68406900/吨,目前装车价6700/吨。本周各地区豆价可能下调100200/吨,流通量将进一步下降。

山东鱼台、金乡、梁山、微山、嘉祥、德州等地装车报价最高达70007100/吨,实际成交寥寥无几。上周末,大部分商户价格开始松动,但市场采购已经趋弱或转向东北。

由于气温逐渐回暖,本周关内豆区价格理性调整后,收购量或略有增加。建议各地收购保持谨慎,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前缓解人们的恐慌心理,销区因恐慌而高价囤积的货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很多不确定因素或抑制现行豆价高位运行,值得密切关注。

东北:疫区扩增   流通受阻

关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令市场加快转向东北采购,但东北产区黑龙江多地突发疫情,受防控措施升级影响,中高风险地区封闭交通及控制人员进出,以致大豆外发和收购秩序受到影响,部分没有封闭的产区装车报价大幅提高,成交率明显增大。本周起,外运量将大幅下降,春节前豆价或在持续“涨声”中“收官”。    

连盘期货豆一主力合约失去外盘支撑,已连续两周“进进退退”,高点始终难以冲至5800/吨,低点难近5600/吨,对现货失去实质性的影响,持豆主体挺价信心不减。现货豆价走出独立行情,与期货价格大幅背离。

上周,产区正常收购的地区,毛粮收购价已破5400/吨,优质豆源已达5500/吨,汽车运输费用上涨,且车辆难求。蛋白含量在39%40%之间的普通塔选商品豆装车报价57005800/吨,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且不提大粒的混合塔豆最高报价达5900/吨,优质品种和分离的大粒商品豆60006100/吨。

本周,东北产区大豆外发量将大幅下降,随着疫区管控范围扩大,低风险区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也受到影响,现行价格失去提振,春节前东北产区大豆行情或就此终止,比往年同期提前休市的可能性较大。

后市:变数增多   扑朔迷离

销区市场并非因需求拉动积极补库,之所以会接受产区的高价位,主要是担心春节后疫情防控升级进货困难。市场超前补库,打乱了节后入市预期。豆源库存量较大,加上疫情不确定,节后市场运行态势难料,经营主体还需对下列情形多加思考。

★市场的恐慌增加了库存,打乱了正常的补库预期,拉长了待加工豆源的消耗周期。

★“立春”节气在春节前,南方气温回升快,越冬类蔬菜提前入市,减少豆制品消耗。

★节前油脂需求大增,居民超量囤积;养殖出栏集中,节后粕类需求锐减,压榨产能下降后进口豆源外溢现象增加,替代源扩增对高昂的国产豆需求将形成冲击。

3月上旬东北产区将迎来春季备耕,豆农余豆会在此前集中售出。受疫情影响,许多主产区节前该释放的豆源没有流出,节后压力将集中体现。

★食品企业加工量总体减少,蛋白企业产能也比往年下降,一是由于原材料成本提高后,产成品难以跟随同步上涨;二是国际疫情抑制产成品出口。   

★东北产区反映单产下降,但总产在面积增加的情况下不会低于上年,加之上年秋收豆源入市推迟20天,销区加大了关内和进口豆源用量。同时,国储、省储没有入市分解豆源,油脂压榨量更比往年下降,其豆源持有主体分散。

综合分析,排除疫情影响,销区市场正常进入转化的时间要在2月底(即农历正月十五以后)至3月份。蛋白企业或在此时进入产区市场,但不会集中大量采购。而此时,东北豆农售豆会给部分持豆主体带来压力。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1.0003亿吨,已超历史最高纪录。这些豆源消耗难以与需求匹配,国内期末库存明显增加。美盘在中国购买力加大的过程中持续上涨,美农报告一再调低产量和期末库存,刺激盘面升高。目前,南美天气炒作也明显“收敛”,巴西大豆单产预估下降,但面积大幅增加后总产增幅明显。此时,美盘豆类品种全面下跌。

随着春节临近,国内豆市很快进入休市期,而休市过程中,进口加拿大、乌克兰、贝宁、乌拉圭等小批量品种将源源不断地入境,届时供需将发生较大变化,未来国内豆市扑朔迷离。建议持豆主体不要太乐观,随时关注利空因素。(原文刊登于2021126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