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季度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字号:

2017年第四季度,正是新季玉米上市时间。由于华北玉米今年品质差,市场预计高品质玉米后期供应将越来越紧张,特别是饲用玉米数量不足的可能性较大。2017年春节前市场上大量玉米没人要,临近2018年春节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态势,玉米如今成了“抢手货”,这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从当前市场各方心理、供需等情况分析,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态势将延续,但目前也不要盲目的冒进,一路追高,一月份东北中储粮库点停收及山西玉米拍卖,也给市场降了降温,在市场紧张时候,国家出手了,影响购销心态,现在需要保持清醒。分析市场的好坏,先要找准市场的利好和利空。

一、玉米市场减产严重,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

2017年,国家拍卖玉米成交5700万吨以上,国家一次性储备2100万吨。足以说明2017年玉米缺口在3600万吨以上。2017年,在国家去库存压力下,农民调减了玉米种植面积,鲁证期货在2017年5月8日-19日组织了东北地区玉米春耕调研,本次调研自长春出发,历经吉林西部、内蒙古东北及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样本数据。在该文中直观展示了玉米改种情况、农户心态、种植成本变化、种植收益及对调研区域未来一年产量的预估,本次调研发现镰刀湾地区、低积温带及辽西、内蒙古东部附近改种比例较高,黑龙江西北部整体改种比例超过4成,农民种植心态发生转变,积极性下降;分析了未来一年可能发生的供需总量,按照推算,2017年产玉米总供给约2亿吨左右,总需求约2.4亿吨,明年玉米存在缺口,缺口在4000万吨左右。若需求继续维持复合增长率增长,则缺口有望在5000万吨水平。根据目前情况,缺口可能5500万吨不止。国家信息中心原主任尚强民预测缺口要在4700-7000万吨,大连北方国际总裁冯吉龙预测缺口7500-8000万吨的缺口,按照目前的玉米价格走势我们更倾向5500-7000万吨的缺口.

二、玉米同比销售进度加快。

有些人认为玉米高价的原因在于农民集体抱团惜售,说大批玉米还在农民手中。国家粮食局公布信息显示,截至2018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3776万吨,同比增加1509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438万吨,同比增加832万吨。吉林玉米批发中心跟踪数据显示,2017年末黑龙江玉米收购进度已经超过50%,截止到目前已经基本无量。据中粮掌握的售粮数据:黑龙江不足3成。吉林4.6成。辽宁地区不足3成,但这些粮全部以篓子粮为主。春节前还能释放不到10%的余量,剩余将会放到春节后卖自然干粮,以及农民养殖户自留,能真正供应市场的量非常有限。根据吉林玉米批发市场就目前华北收购市场的调研,主要有三个特点1、主商品粮区域(河北中部、北部,鲁西南,鲁西北)余粮较东北充裕,但水分、霉变、烘干塔环保限制等因素造成前期商业库存建立困难。2、价格由洼地,逐步向东北找平,甚至高于东北,目前华北价格正在快速上涨过程中。3、预计1月20日至春节前,春节后至3月底各有一轮收购高峰,自然降水已经宜于储存,收购主体增加和一部分东北的收购资金也在仓促建仓。

三、国家希望看到玉米的热售状态。

国家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目的就是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2016年临时收储取消的第一年,国家多项措施并举,包括给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粮补贴,来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国粮局信息显示:在临时收购政策取消第二年,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显示了中国收储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另外国粮局信息显示,严格控制各项粮食进口。种种信息表示,国家不会调控打压目前购销两旺的形式。即使出现部分地区玉米轮换和地方拍卖。也是粮库的自主经营行为,和调控政策无关。在市场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即使稳中有升的态势明显,有关部门也不会在此时大量抛售临储玉米,毕竟市场价格仍处在历史低价区域,没有必要打压价格。

四、玉米需求进一步增大。

东北产区玉米就地消化量仍在增加,当地玉米深加工业、饲料企业对高价玉米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抬价收购并以此留住市场资源的意愿较强。

饲料养殖:我国饲料玉米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在环保部门的影响下,养殖由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度。这更将增加饲料的需求。预估增加500万吨的用量。

   深加工: 12月全国62家主要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平均开机率在85%左右,月环比小幅下降;全国27家主要玉米酒精加工企业平均开机率在82%左右,月环比持平。但由于东北黑龙江地区新增及复产的淀粉企业产能陆续供应市场,开机本处于高位的东北市场进一步增加。

民用替代:小麦价格高涨,面粉价格波动不大,分析原因淀粉替代功不可没,据不公开数据,面粉里有10%-15%的替代。

五、进出口粮对玉米的替代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11月进口玉米2万吨、高粱为36万吨、大麦64万吨,同比增减-30.5%45.5%-6.1%20171-11月累计进口玉米237万吨、高粱490万吨、大麦828万吨,同比增减-20.6%-24.1%80.0%。目前进口美国2号黄玉米(2月)到岸完税成本1580/吨,进口美国高粱(1月)到岸完税成本1850/吨,销售价在1900元/吨以上,进口大麦(1月)到岸完税成本1830/吨,销售价1900元/吨,目前广东港国产玉米的价格是1930-1940/吨,比进口玉米、大麦、高粱分别高出340、3040/吨。从价差上看,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较大,但进口玉米有配额限制,高粱及大麦的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

六、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库存不足。 

据了解,目前东北、华北大多数企业库存不足,少则10天,多则1个月左右,极少企业库存能有3~4个月,因此将继续提振玉米市场。与此同时,今年东北玉米质量较好,饲料企业年前备货提前展开,短期内玉米价格将保持坚挺走势。华北收购市场这几天也风云突变,厂家备货开足马力,价格也是一两天一调,甚至同一天早上和晚上就能提高20元/吨,现在有人形象的说“送玉米的司机别名:溜达鸡,在厂门口外面等,涨价了再进去,其他的工厂涨价了马上就去!两天转了三家,一车60吨玉米多卖4000元!”

七、入市主题增加,贸易商存量多。

今年参与主体大幅度增加,大中小贸易商,烘干塔、卖粮经纪人,期货公司,投资机构、外资企业,传统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千军万马经营玉米。这些存量不能上市流通,短时间内增加供需缺口。这批存粮估计会在2018年5月份后逐步投放市场。估计一季度抛压不大,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博弈。

八、关注国家调控政策,拍卖时间及价格

2018年我国玉米现货市场需要重点关注渠道库存及临储拍卖陈玉米流入市场时间及价格。2017年拍卖玉米累计成交5764万吨,2018年预计玉米现货市场(不考虑非流通库存)供不足需,这样2018年玉米去库存环境肯定转好。另外目前中储粮轮入总量不到300万吨,还有近200万吨待轮入,暂停轮入,延期至4月底前完成,需求后移利空年前,利多年后。元月9号至12号山西省的轮换玉米的两次拍卖,起拍价格高,溢价率高,因为量小对市场影响不大,但两次拍储意义重大,在玉米价格高,市场紧张时候,国家出手了,对市场长远影响造成不确定因素,给市场泼泼冷水,保持清醒。最新消息内蒙古和北京都有中储粮轮换拍卖,市场心理更加的烦乱。

市场结论

一、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量下降需求增长。价格持续上行应该表明市场供求出现了新的变化。2017年玉米价格整体是呈底部回升的态势。市场多数人认为国内玉米价格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12月玉米价格已经创造全年高点。进入1月份玉米节前购销旺季,基层农户及贸易商均有出库预期,玉米上量或迎来一波高峰。不过市场抢粮热情依旧很高,多数中小型饲料企业以及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春节前仍有备货需求,产区玉米收购报价快速走强,农户及贸易商售粮意愿不强,在价格上涨过程中贸易商持粮观望心态明显,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因担心春节后现货市场中可供销售玉米有限,继续提价收购。特别是华北现在是一路高歌猛进。

二、临储玉米库存数量仍然庞大,供大于求格局延续,未来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国家调控措施会左右市场价格。玉米后期的价格走势,取决于临储粮1.79亿吨的投放。我们倾向认为临储拍卖开始时间在4月中旬的概率大,主要理由:1、国粮局信息国家希望看到玉米购销两旺,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2、十九大刚刚闭幕,政治导向是精准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及习总书记对农村工作的会议的重视。3、春节后就是三月份,两会开始,而且面临五年一次的政府换届,农民最后一波卖粮,是政治敏感期。鉴于以上理由,临时储备不提前拍卖的话,估计2018年全年市场高点会出现在五月份之前,五月份之后,随着拍卖的开始,部分存粮也会逐步出库,市场风险加大。建议所有库存在2018年5月份之前出库。5月份之后开始参与国家拍卖,预计2018年国家会拍卖8000万-1亿吨玉米,会带来极大的贸易机会。

整体来说,玉米行情在17-18年度仍呈现一个震荡上行的态势,通过数据分析,明年五月份前玉米价格会在1900-2000之间。玉米价格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震荡上行还将是主基调。即使春节过后价格有所回调,回调幅度也将非常有限。最高点应该在本年三、四月份2000元以上。不过,随着企业调涨势头的逐渐加强,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也预示着价格风险逐渐加剧。我们要知道,本轮涨价主要源自深加工企业的建库备货需求的带动。当惜售情况下玉米价格过高时,采购成本增加而导致企业利润缩水,加之节前备货结束,玉米价格存在下跌风险。目前价格天天上演逼空行情,再继续上涨可以观望一下,等待合适时机锁定利润。

以上分析仅代表我们自己的分析,仅供参考,据此操作,后果自负。